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刘阳等CMP—中国东北闹枝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侵入岩演化与剥蚀

发布时间:2023-12-24来源:浏览次数:

随着全球矿床勘查技术的高速发展,绝大多数近地表矿床已被发掘并开发,面对着日益增长的有色金属资源需求和国际对非可再生资源的激烈竞争,通过有效手段对隐伏矿床或成矿潜力区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国家金属资源储备和资源主导权。结合并有效应用地质压力计算方法或低温热年代学到有较大潜力的斑岩Cu–(Au) –(Mo)成矿区/带,精准判断、评价矿床的剥蚀或保存程度,能够为矿产勘查、开发提供明确的靶向和理论依据。

针对上述问题,BAT365唯一官网孙景贵教授团队刘阳博士后选取中国东北闹枝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首次开展角闪石压力计和副矿物(锆石和磷灰石)热年代学(Th-U/He和裂变径迹)研究工作,重建该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时间-温度历史。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1. 依据角闪石地球化学组成获取的岩浆物理化学属性表明闹枝成矿系统中岩浆为中等氧化、富水岩浆;相对于深部地壳,岩浆在浅部地壳经历了长时间的存储和演化过程,而且岩浆脱气和流体出溶作用使岩浆氧逸度和含水量发生明显降低(图1)。

2. 角闪石矿物普遍出现于中酸性侵入岩内,在岩浆冷凝结晶过程中矿物生长与熔体保持物理化学态平衡,因此依据该矿物成分角闪石结晶压力条件为3.25 ± 0.37 kbar 0.56 ± 0.06 kbar(图1),横跨中-上地壳层位。在矿物形态学研究基础上,KD(Fe-Mg)mineral-melt系数被用于约束是否角闪石与共生熔体达到平衡;结果表明仅个别低压角闪石处于平衡状态下,对应的压力范围为0.56~0.57 kbar(图2),指示岩体最终就位深度为<2.1 km

3. 岩体内副矿物锆石和磷灰石低温热年代学结果被用于反演岩体就位后时间-温度历史;Hefty软件模拟结果表明岩体就位后保存温度低于60℃,就位深度小于2km(与流体压力计(1.7 km)结果吻合);在110 Ma左右经历了温度升高(108 Ma火山作用有关;该期火山覆盖为矿床的保存提供了关键的保障),而后逐渐遭受地壳抬升与风化剥蚀出露地表(图3)。因此,该成矿系统古深度小于2 km,在其深部具有优越的寻找斑岩型Cu-Mo-Au)矿床的潜力(图4


以上研究成果于202312月发表于国际地学权威期刊《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刘阳博士后是论文第一作者,孙景贵教授为通讯作者,合作作者有Pete Hollings (Lakehead University)Barry P. Kohn (University of Melbourne)Matthew J. Brzozowski (British Columbia Geological Survey)。研究工作得到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2022M721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2085)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601306)项目联合资助。论文信息如下:

Liu Y, Sun J G*, Hollings P, Kohn B P, Brzozowski M J. Evolution and exhumation of intrusive rocks associated with the Naozhi porphyry–epithermal system, NE China.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2024, 179, 1. https://doi.org/10.1007/s00410-023-02079-9